牧场新闻

高鸿宾:中国奶业发展有足够的底气
2022-09-16
在9月5日举行的世纪变局下中国奶业发展之道暨成果发布与新研究课题启动会上,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高鸿宾作了《后疫情时代更要坚定奶业发展信心》的主旨报告。他表示,随着大家对奶制品认识的提高和深化,奶业地位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产业发展角度讲,消费增长就是底气,市场的扩大就是底气,所以我们要对奶业发展有信心,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底气。



高鸿宾就中国奶业发展主要谈了四点看法。 一是关于对中国奶业的认识。这几年国际、国内形势波云诡谲、严峻复杂,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但是,在这么多不确定性和不利因素当中,有一个意外之喜就是这两年对奶制品的需求有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长。2019年全国人均奶制品消费量35.8公斤,到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上升到38.3公斤,增长7%。到2021年,又上升到42.3公斤,一年增加4公斤,增长了10.4%,远远超过近十年每年3.6%的平均增长速度。市场的消费、需求的上升也推动了奶业价格的上涨。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21年全球奶制品价格(指数)上涨17%。反过来,需求和价格又反作用于供给。2021年和2019年比较,全国奶类产量总量增加480万吨,两年平均增长7%。今年上半年又增长8.4%。同时全国的奶业企业效益普遍增加,全国规模以上奶制品加工企业主营收入增加740亿,每年平均增长9%。今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全国34家奶制品上市企业,27家主营收入大幅度增长,只有7家下滑。伊利突破1000亿,蒙牛900多亿,都进入了全球前10强。伊利更是进入前5名,亚洲雄踞第一。现代牧业上半年销售收入我这儿的数字是56.32亿元,同比增加77%,净利润增加49%。优然牧业营业收入增长近20%,总奶牛存栏数量44万头。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有非常严重的破坏性,但是它意外推动了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让消费者直接认识和感受到牛奶的营养价值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各地保供名录当中,牛奶已经成为和粮食、肉类、蔬菜并列的保供品。三年的疫情,牛奶已经逐步转变为不可或缺的必备食品,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根本转变,是一个质的提升。随着大家对奶制品认识的提高和深化,奶业地位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产业发展角度讲,消费增长就是底气,市场的扩大就是底气,所以我们要对奶业发展有信心,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底气。


二是关于中国奶业的发展目标。中国奶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往大了说,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体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安全、充裕食物的追求。现在奶制品消费的主体主要是青少年和青壮年,在城市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真正端住、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那碗里不光要有粮,也得有菜,还得有肉,也必须有奶。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强调的不仅仅是粮食安全,更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从更高层次上强调食物安全,这叫真正的国之大者。


从食物安全的角度看,中国奶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努力满足中国人民群众对奶制品的基本需求。从宏观上看,这些年有的企业在海外收了一些公司和企业,建了一些基地,甚至也出口了一些奶制品,无碍大局。从全局看,这不过是拾遗补缺。我们更关注的是怎样满足国内对奶制品的基本需求。现在我们说的基本需求,就是70%的奶业自给率。由于主观和客观的条件,历史和现实的约束,完全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全部满足国内对奶制品的需求不现实,因此我们只能说满足基本需求。2021年,全国奶类总供给量为6007吨,但是国内的奶业总产量是3778万吨,进口乳制品2229万吨,自给率为62.9%,进口占了37.1%。国家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要求乳制品的每天摄入量是300到500克。按下限算,全国奶类总的需求量是1.5亿吨,如果按照目前62.9%的自给率,需要5657万吨的产量。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算法。按目前奶类消费需求的平均增长水平,按最近每年4%的增长算,到202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接近50公斤(49.5公斤),总需求量是6930万吨,比2021年增加923万吨,三分之一靠进口的话,进口得增加308万吨。现在我们也讲贸易全球化,世界命运共同体。但是实际情况是2021年我们进口的乳制品折合液态奶已经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32%,一个国家拿下了世界奶制品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目前4%增长率算,2025年奶制品进口量要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36%。现在乳制品的出口国主要是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欧盟,但是3-5年以后,牛奶的主要增产国家是印度和南亚。粮农组织预测到2031年,十年以后,全球牛奶产量将达到10.6亿,增产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印度和南亚。


可以肯定地说,在目前世界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互通有无,拾遗补缺可以,但是完全依靠进口满足国内的需求绝对不可能。因此70%的自给率是底线,也是中国奶业的奋斗目标,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未来国家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群众的福祉,在座的各位,重任在肩。


三是关于中国奶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奶业发展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扩大规模,走外沿式发展之路,这是传统的路。一条是降本增效,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是必要的,但是有限度。现在的现实是传统粗放的畜牧业必须进行改造,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我们已经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粮农组织计算,现在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每年是71万吨,占到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5%。在这当中奶牛的排放量占到20%。实现双碳目标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限制奶牛养殖业发展。虽然目前实现双碳目标强化环保还没有让我们感到现实的压力,没有切肤之痛,但必须未雨绸缪,从长计议,现在开始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展奶业只能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粗放的生产形式,主要走以提高单产为主的降本增效,科技创新之路。粮农组织测算,过去十年,奶牛单产提高对全球产量的贡献远远大于奶牛牛群存栏规模的扩大。其中北美表现得最突出,美国和加拿大存栏基本没变,但是产量增加。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单产提高,饲养重点高产的专业牛群,使用饲料少。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是养殖场生产系统的优化、动物健康、改进饲料效率和遗传育种。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国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已经达到70%,比五年前增长33.8%。单产已经8.7吨,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已经成为行业主流。但是客观说,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有差距就意味着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以我们的企业千万不能固步自封,不能自以为是,必须以更加开放、更加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借鉴、吸收、引进可以促进和提高我们自己发展的东西,特别是高产奶牛的遗传育种、饲喂和奶制品深度加工技术等,甚至也包括奶业生产加工的机械制造。国内企业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但是更多的是要向奶业发达国家学习。


四是关于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国际环境日益恶化,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需求萎缩,供给冲击。尽管现在扑朔迷离,严峻复杂,但是对中国奶业来说,刚性需求还在,基本消费还在,14亿人的国内大市场的基本需求还在,这就是我们对未来预期的基础,是我们信心的底气。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澳欣(北京)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217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701号